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开机率不足、成本压力大,河南棉纺织企业求解突围之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21  来源:中国纺织报  浏览次数:17816
核心提示:开机率不足、成本压力大,河南棉纺织企业求解突围之道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影响超过预期,棉纺织行业企业生产经营逐渐承压。河南是我国棉纺织行业大省,当地棉纺织行业的运行情况与企业经营现状在我国棉纺织版图上具有代表性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探求解困良策,近日,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举行全省重点棉纺织企业视频会议,针对当前面临的共性问题探求解决之道。
 
市场形势造成共性影响
      今年前五个月,多数企业各项产销数据同比均有所下滑。受疫情影响,内外需求疲软,消费端购买力下降,内销和外贸市场订单均有所下滑。同时,物流受阻,产销不平衡,库存和资金链压力加大。当前市场形势给企业造成较大影响,是与会企业遇到的共性问题。
      河南平棉纺织集团总经理陈亚民坦言,今年企业深深感受到了市场形势下滑带来的压力。原辅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特别是今年棉花价格比去年同期涨幅达60%以上,产品价格向产业链下游传导受阻,终端无法接受,各项要素成本增加,如疫情防控成本、运输成本、单位产量人工成本、管理费用等,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相比混纺纱线产品来说,纯棉纱线产品的利润率下降幅度更大。
      以生产纯棉紧密纺纱线为主的银龙集团也深有同感。舞钢银龙集团总经理周泉涛谈到,今年企业受市场形势影响很大。从3月份开始尤为明显,产销率下降,库存增加,电价上涨,成本上升,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不断加大。
      除了原料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增加以外,用电成本上升也成为棉纺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周泉涛表示,用电成本是除原料之外的第二大成本。2021年11月新的“分时电价”政策开始执行。执行前,平均电价约为0.62元/度;执行后,约为0.72元/度,平均电价上涨17%。仅此一项,企业年用电费增加2733.49万元。现在和去年相比,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洛阳白马集团董事长李洛贤介绍,今年1-5月,企业产销率在70%以上。洛阳白马通过压缩机台、减少产量和延长假期等办法缓解经营压力,实属无奈之举。6月份,企业产销率有所提高,但是达不到100%。
      与此同时,疫情导致的运输问题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陈亚民表示,前段时间上海、江苏、浙江一带疫情蔓延,出口受限,物流不畅。因为企业的供需方主要位于沿海地区,所以那段时间几乎是“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
      平顶山市昌茂纺织有限公司、郑州四棉目前开机率均为70%左右。平顶山昌茂纺织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夏培表示,货物流通不畅、运输成本增加、产品出口受阻给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企业订单基本全部流失和违约,大部分客户订单已转移到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和地区。
      郑州四棉总经理郑治介绍,企业以生产差异化产品为主,有纺有织,当前开机率不高主要是受到疫情反复和原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影响。此外,郑治坦言,在郑州人工成本较高,加上企业热电因环保限制被关停,能源成本有所提高。
 
美国恶意禁令加大压力
      “外棉价高于内棉价3000多元/吨,理论上外棉的订单应该回流到国内,但是企业目前并未感受到。”陈亚民表示,与此同时,美国打压新疆棉,出台法令不允许美国企业使用新疆棉,这既无理,也令中国企业感到无奈。李洛贤提出,希望政府对使用新疆棉的纺织企业给予补贴,进一步支持新疆棉的发展。
      为了变被动为主动,与会人士提出,要打造国产棉花品牌,用国家高品质棉花标准取代国外标准。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理事长李付广表示, 新疆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棉花生产工作。国家希望通过3年时间,将新疆高品质棉花种植面积提高到1000万亩,这相当于澳大利亚年棉花产量的两倍。
      李付广建议,各企业不妨了解一下李宁和罗莱家纺两个主打新疆棉的品牌案例:“新疆棉花问题如果单靠企业,各自为战,很难渡过难关,企业不妨抱团取暖,共同发展。既要正视现实,也要看到未来的希望。”
      面对美国对新疆棉的打压,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副总经理王保奇认为,企业要转变思路,转变产品结构和销售方向。面对低迷的市场形势,企业要学会拥抱互联网,最大限度降低各项成本,规划好企业经营和生产。他表示,郑州棉花交易市场愿意发挥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一方面帮助大家降本增效,另一方面用资金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针对当前的国内外市场形势,中国纱线网总编辑王果刚提出了建议。他认为,河南纺纱企业当前的产品比较单一,不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应该积极考虑调整产品结构,瞄准市场高地与细分市场,加强供应链研发合作,开发差别化、高值低耗产品,并加强知识产权建设与保护。
 
提振信心还须政策落地
      视频会上,河南纺织企业根据当前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是科学防疫。建议地方政府对疫情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在疫情反复突发的情况下,防止一刀切,保障物流畅通,保证企业正常开工。
      二是政策落地。加快各项稳经济政策落地,让优惠政策真正落到企业。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政策倾斜力度,加大疫情期间有关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费等政策减免力度,降低电价等要素价格,减少企业成本。陈亚民表示,国家最近出台的30多项政策,尤其是降低水电气、社保费用、油价、过路费等政策希望尽早落实到位。
      三是原料保障。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高度,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举措,保障棉花、非棉纤维的供给与匹配,实现原料的稳定与安全供应。
      四是完善配额分配。棉花配额分配应倾向于有出口资质的企业,改变一般贸易配额分配偏少,加工贸易配额使用方式又受到限制的困局,希望分配规则有所调整。
      五是保障国际物流。受疫情影响,原料进口及国际快递物流效率低,时间长,希望能尽快改善。夏培表示,希望政府优化防疫政策,尽快开启正常出口业务与世界先进接轨,让中国的优质产品抢夺丢失的市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企业产品积压、成本上升、开机率下降等具体问题,提振信心,让企业看到希望。
      六是鼓励消费。建议出台纺织品服装消费鼓励政策,从消费者层面引导新疆棉制品等产品消费。
      七是优化融资环境。为企业创造公平的融资环境,加大银行对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并避免因抽贷给企业资金链造成冲击。陈亚民表示,国家出台的许多政策纺织企业难以享受到。尤其是比较大的金融机构,不把纺织列为重点支持行业,企业融资难,即便是拿土地、厂房或其他不动产抵押,抵押率也大幅降低。金融机构对纺织企业应区别对待,扶优扶强。
      关于未来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认为,变化是外因,只有坚定不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发挥内因的作用,才能在变局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他谈到,疫情防控常态化带来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流方式以及商业模式的变化,将来极有可能会固化下来,企业经营要进行思想储备、知识储备、项目储备与技能储备。练好内功,进行新市场开拓、技术改造、管理创新、设备升级换代等。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做到在顶部理性,在底部乐观。
      针对河南纺纱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董奎勇表示,应对疫情,企业要提高应急处置反应能力,保障职工健康安全,疫情期间采取“三就”原则,就地生产、就地就餐、就地住宿,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面对市场低迷,纺企要狠抓销售,主动出击,让利不让市场,了解行情,掌握动态,全员销售,打好短平快战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