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时装更像是稍纵即逝的美丽。Chalayan让模特淋雨,会出现一套全新的时装。
又或者是一衣两穿,在走秀的过程中让衣服缓缓变幻。
大多数设计师也通常会费尽心思在面料的材质上为了有更好的穿着体验。
比如1999年Speedo公司发明了仿鲨鱼皮肤的高科技泳衣,可以增加浮力减少阻力,也成为了游泳运动员提高速度的神器。
给泳坛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却因为这种泳衣太过厉害而颇受争议,在2012年开始这种泳衣被禁止穿着,只可以穿织物。
2015年,Jennifer Lopez在《美国偶像》上的一条直径6米白色投影裙,唱到高潮时,裙子被银河吞没。
从上往下看更是大型梦幻童话故事。
让我们大开脑洞一下~
如果我们不在面料上费心思
而是让衣服自己动起来
会发生什么呢?
以顶尖的工程学而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了一款可以增添服装生命活力的服装‘配饰’。
这个在衣物上游走配饰里,其实是一个灵活的小型机器人。
这个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动力学”一词。这些机器人会通过运动不断改变服装的设计。
这种小型机器人由面料两侧的磁轮吸附在衣物上,以及一个100mAh的电池、保持它们在衣服上移动。并由天线接收信号控制运动轨迹。它们也可以自主活动,比如,没电时他们会返航无线充电。
与此同时,设计团队也为机器人设计了许多功能。
1.比如改变服饰图案、变换首饰的形状、划出可消退的痕迹等,通过搭配的变化,让同一套服饰能随时改换细微的风格。
面料的材质选用了天鹅绒,所以图案可以擦除重画。
2.实验室也探索了一些更实用的有趣功能。通过添加传感器,机器人可以积极响应环境的变化,成为智能的服饰助手。比如雨过天晴时,机器人监测到温度升高,就会自动拉下帽衫的绳子,省掉用户抬手的力气。
3.实现接听电话的功能。连接的手机有电话进来时,机器人会移动到佩戴者的嘴巴附近充当话筒。有消息推送时则会移向手腕以提供触觉反馈。
设计团队目前正在考虑:将可穿戴机器人开发成个人助理。未来可能会借助人工智能学习佩戴者的穿衣风格,作出量体裁衣的调整。
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
在今年的美国计算机学会交互系统设计会议(ACM DIS’17)上,团队发布了题为“可穿戴动力设备交互与感应的探索”的论文,详细介绍了原理与应用。团队正在与设计师合作,以强化一些功能。毕竟团队自己承认:“不少人觉得它们真的很诡异”。
左:电影《Metropolis》;右:Balenciaga 2007春夏系列
左:Thierry Mugler 1995秋冬高定系列;右:电影《Tron》中的Cindy Morgan
跟所有的先锋艺术家一样,这样的尝试在时尚界褒贬不一,很多人质疑这种设计的实用性,但仍不能否认科技对于时尚的贡献,它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历史发展至今,高科技必然会重塑人类的审美,并改变时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