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文献 » 正文

为什么荧光增白剂的用量过多, 织物白度反而下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8-20  来源:染者无疆  浏览次数:108
核心提示:导读 为什么荧光增白剂的用量过多, 织物白度反而下降?各种增白剂用量有无标准? 荧光增白剂的品种甚多, 各种纤维的增白都有一定
导读
          为什么荧光增白剂的用量过多, 织物白度反而下降?各种增白剂用量有无标准?
      荧光增白剂的品种甚多, 各种纤维的增白都有一定牌号的增白剂。虽然各种增白剂的化学结构和性能不同, 但对纤维或织物的增白原理都是一样的。
      其增白原理主要是由于增白剂的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系统, 具有良好的平面性, 这种特殊的分子结构在日光照射下能吸收日光中紫外线( 波长为300 ~400nm) 而发出蓝紫色光( 波长为420~500 nm) , 蓝紫色光与纤维或织物上的黄光混合而变成白光, 从而使纤维或织物明显变白。
微信图片_20240820105010
含增白剂样本的反射曲线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作用只是光学上的增亮补色, 并不能代替化学漂白, 为此不经漂白的织物直接用荧光增白剂来增白, 其增白效果是不会理想的。从荧光增白剂的原理可知, 增白剂的增白效果主要取决于照射日光中紫外线的含量以及纤维或织物上荧光增白剂的浓度。
      当照射日光中紫外线的含量充足时, 织物上荧光增白剂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 其增白效果随织物上增白剂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但当增白剂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恰当浓度时, 其增白效果最佳, 可获得最高的白度值, 若增白剂的用量超过最佳浓度时, 非但对织物的增白效果没有提高, 相反有所下降(即通常所说织物泛黄, 白度反而下降) , 此时, 增白剂的最佳浓度称为增白剂的泛黄点。
      各种荧光增白剂的泛黄点是不同的, 例如荧光增白剂DT (用于涤纶)其泛黄点为0 .8%。即涤纶增白时, 用DT 增白剂用量超过0 .8%时,其白度值随浓度增加而降低。
      荧光增白剂VBL( 用于纯棉织物)其泛黄点为0 .5% , 荧光增白剂DCB(用于腈纶增白) 其泛黄点为0 .8% , 荧光增白剂CH (用于腈纶膨体纱) 其泛黄点为3 .3% , Blankophor BBU(液状) (Bayer 公司产品, 用于纯棉织物) 其泛黄点为1 .26% , Uvitex(ERN—P CGY 公司产品, 用于涤纶织物) 其泛黄点为0 .8% , UvitexEBF 250%(浆状) (CGY 公司产品, 用于涤纶织物) 其泛黄点为3%。
      那么, 为什么会产生增白效果不再随织物上荧光增白剂浓度增加而增强, 其主要原因是: 由于织物上黄光的强度是有限的, 因此抵消该黄光(主波长在570nm 左右)所需要的由荧光增白剂吸收紫外线而发射出的黄光的补色光———蓝紫色光也是有限的。
      随着织物上荧光增白剂的浓度增加, 其发射的蓝紫光强度也增加, 从而抵消织物上的部分黄光, 使黄光强度逐渐减少, 织物也随之越来越白。
      当织物上荧光增白剂的浓度增加到一恰当浓度(即增白剂的泛黄点)时, 其发射出蓝紫光的强度恰好与织物上的黄光强度相等, 彼此恰好抵消, 这时织物也最白, 增白效果最好。
      当蓝紫色光强度大于抵消织物上黄光的强度时,增白剂所反射出的蓝紫光表现得极为明显, 同时因增白剂的各种组成基团不同, 所呈现的不同色调(如青光紫、红光蓝等) 也较明显地表现出来, 上述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使织物的灰色调增加, 其作用随增白剂浓度增加而加强, 从而使增白效果降低, 虽然这时织物上已无黄光的痕迹, 但是看起来已不再洁白、明亮、耀目。
      为此在选用增白剂时, 除了考虑其增白效果, 还要通过小样试验, 寻找不同增白剂在织物上的泛黄点, 以便合理使用, 以获得最佳增白效果。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