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衣服、破被单、废布条,这些原本以被填埋或者焚烧为归宿的纺织品边角料,在阜阳界首高新区北城科技园的安徽省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却有着不一样的“宿命”。
在位于界首高新区北城科技园的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堆废布条正在进行“开松”处理,随着滚轴转动,布料纤维被慢慢“撕扯”变松,变成蓬松、洁白的再生棉。
“‘开松’的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纤维长度的保留,通过和太原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合作,提升纤维的长度。”安徽省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磊介绍,“现在公司‘开松’出来的纤维长度,比行业平均水平要长5毫米。以前纺织的纱线主要在10支左右,现在已经可以纺到19支、21支、24支、26支等高支纱。”
纤维越长则品质越好,纤维长度的增加使棉纤维更接近于原生纤维,天助纺织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棉纤维的均匀度、粗细度、拉力和强力,降低误差值。
“拿20支的举例,这个支数以前上下浮动在0.4左右,现在我们可以达到上下浮动0.2这个标准。”安徽省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检员彭侠说,“不要小看这0.2,这0.2的差值,可以让纱线的品质上升一大截,这也意味着,我们检测出来成品质量越来越好。”
纺织纤维多样性和纺织品服装的多元化,是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痛点和难点,其中涤棉混纺纤维分离是核心。为了挺进新的市场,天助纺织向着细分领域进军,与太原理工大学开启了科研攻关之路,最终实现了常压条件下涤棉混纺织物的规模化高效分离,解决了涤棉混纺织物循环利用的关键问题。
“该技术通过有效工序,可以分离涤纶纤维,可直接再次使用,且在生产过程中无废气产生、废液不外排。且该技术对废旧纺织品织物的品质和来源也没有特殊的要求。”张晓磊介绍。
记者了解到,这项技术获得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碳中和技术方案征集全球冠军、2023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目前,企业已获得知识产权65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领域目前仅有的3项国家标准天助纺织就参与了其中两项的制定。经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认定,该企业废旧纺织品利用量全国第二。
目前,天助纺织形成了以废旧纺织品回收、开松、纺纱、再生棉抗菌纱线、织布、再生棉环保袋等为主导的产业链。今年年初,由天助纺织投资的天秉新材料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年产高性能再生纤维纱2万吨、聚酯吸声型材2万吨、涤棉分离技术中试基地建设项目上马。
“目前我们每年的废旧纺织品处理量约两万吨,今年公司的上半年的产值约1.3亿元,新项目有望2025年6月建成投产,届时可形成年无害化处理废旧纺织品5万吨的规模,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张晓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