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334亿签约!纺织产业转移湖北?恐将引发行业大洗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24  来源:湖北日报、大耀纺织  浏览次数:53
核心提示:|湖北纺织产业承接:一场有备而来的产业升级湖北正以昂扬之姿,成为纺织产业转移的新高地。2025年3月11日,湖北省在国家会展中心
 湖北纺织产业承接:一场有备而来的产业升级

湖北正以昂扬之姿,成为纺织产业转移的新高地。2025年3月11日,湖北省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招商对接活动,这场活动背后,是湖北对纺织产业深度布局的雄心。


湖北省组织了省内14个市州的95家企业组团亮相,这个规模堪称近三年之最。湖北展厅以1727平方米的超大展位面积,成为展会上展位面积最大的单元展区。更令人瞩目的是,参展企业涵盖了纱线、纤维、面料、家纺、服装服饰等全产业链,产品种类之全,让人看到了湖北纺织的丰富业态。

黄冈市黄梅县县长刘婷在推介中提到,当地工业标准地每亩8.46万—9.46万元,固投过5亿元项目还可“一事一议”。在用工方面,县内有纺织熟练工2万余人。用能成本上,低中压蒸汽180-210元/吨,污水处理4.87元/吨,综合成本相比珠三角、长三角更低。

湖北正全力构建“11223N”现代纺织产业布局,这一布局旨在打造全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主要承载区。从科技创新实力来看,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建立了27个省、市、行业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为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全国视角下的大趋势

湖北的积极承接,只是纺织业产能转移大潮中的一个缩影。从全国范围来看,纺织业产能转移正呈现出多维度的深刻变化。随着长三角、珠三角等传统纺织产业基地成本的不断上升,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成为必然。内陆地区凭借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以及一系列优惠政策,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热土。湖北、河南、四川等省份,正逐渐在纺织产业版图中崭露头角。

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智能制造成为关键词。企业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产能扩张,而是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的优化。例如,一些企业在新厂建设中,大量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仓储系统,大幅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同时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和精准度。

现代纺织产业的转移,不再是单一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转移。这种集群式的发展模式,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湖北的“11223N”布局,正是这种集群的发展模式典型体现。

纺织业产能转移的深远影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纺织业产能转移的影响远超国界。中国纺织业产能向内陆地区的转移,以及东南亚等新兴纺织产业基地的崛起,正在重塑全球纺织供应链。品牌商和采购商为了降低成本和分散风险,越来越多地将订单分配到多个地区。这种供应链的多元化,提高了全球纺织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随着产能的转移,技术与标准的竞争愈发激烈。发达国家通过输出先进技术和标准,试图在新兴纺织产业基地保持影响力。而新兴地区则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以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在全球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可持续发展成为纺织业产能转移的重要考量。无论是内陆地区还是东南亚国家,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都更加注重环保标准的执行。绿色生产、循环利用等理念,正逐渐融入纺织产业的各个环节。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产能转移带来了新市场的拓展机遇。内陆地区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开发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同时,产业转移也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创新的空间。在新的生产环境中,企业可以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