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秀非遗,别让手艺留在过去
6月4~9日,6晚11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秀展演,选取非遗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实例,展现振兴中国传统工艺、非遗走进美好生活的盛况。分别为:“艺针忆绣——非遗服饰秀”,“白鹭为霜——非遗服饰秀”,“苗净千寻——非遗服饰秀”,“布衣经纶——非遗服饰秀”,“云想彝裳——非遗服饰秀”,“木真湘韵——非遗服饰秀”,“采蓝之忆——非遗服饰秀”,“挑绣之韵——非遗服饰秀”,“流光溢彩——非遗服饰秀”,“东方苎梦——非遗服饰秀”。以及一场《白蛇传》戏曲非遗创意秀。
北京服装学院、武汉纺织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艺之卉、度兮、DRita、木真了等多家国内知名服饰设计团队,共同以设计的力量保护中国传统手工技艺,联袂为观众呈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秀场。二十四节气、苗绣、蜡染、亮布、蜡染、挑花、手推绣、青瓷、京绣、夏布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项目与现代服饰设计时尚融合,将古老的非遗之美,结合当下时代的摩登艺术,在探索美的田埂上深耕,在艺术文化的发展中溯流追源。
“振兴传统工艺”学术论坛
“振兴传统工艺学术论坛”是恭王府非遗工作的品牌项目,以研带展、以展促研,以学术研讨、课题研究和研修培训为内核,带动并提升非遗展览展示成果的品牌影响力,以非遗的展览展示展演为外延,促进并加强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
6月7日、9日,分别以中国传统工艺振兴探索与实践、荣昌夏布传承与保护为主题的学术论坛活动将举办。恭王府博物馆还将分别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北京服装学院挂牌成立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发挥彼此优势,在服装服饰的非遗研究等领域开展合作。
老与少的快闪“非遗party”
除了晚间的专业设计师非遗服饰秀之外,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恭王府还安排了两个白天场的“非遗进景区”群众体验性服饰秀,即“老有所为——老年旗袍秀体验非遗服饰秀”和“少有所乐——少年纸艺体验非遗服饰秀”。来自北京旗袍文化研究会的银发奶奶们和来自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青少年们将在恭王府景区给观众带来惊喜。
一针一线传承锦绣中国
恭王府博物馆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承担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保护的工作职能。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活动成功举办,取得强烈社会反响。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同志要求“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把非遗服饰秀办成权威、专业、有国际影响,对振兴中国传统工艺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平台。”2017年10月,文化部批复在恭王府成立“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组委会”。
“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是极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纺染织绣类非遗活动,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服饰时尚融合,呈现传统工艺的精湛绝妙和创意设计的奇思妙想。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优秀实践成果中的一处缩影,也是振兴传统工艺的生动案例。
中纺联非遗办再推两场精品大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作为锦绣中华非遗服饰秀活动的主办方之一,今年负责推荐和组织两场服饰秀和一场纺织非遗保护与传承学术研讨会。两场秀分别是6月4日艺之卉“艺针忆绣”开幕秀与6月9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的荣昌夏布“东方苎梦”闭幕秀;一场研讨会是6月9日下午以荣昌夏布为主题探讨纺织传统技艺保护、传承与创新的研讨会,在研讨会上还将举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纺织非遗)协同创新中心的揭牌仪式。
随着我国对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的高度重视,在纺织服装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品牌与设计师将传统文化与技艺广泛运用于时尚设计,使传统文化与技艺得到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
今年中纺联在非遗服饰秀的推荐上有两个原则:一是不重复推荐。去年中纺联推荐了依文集团黔西南布依族刺绣服饰秀和名瑞集团的潮绣和中国嫁衣龙凤褂两场秀,他们的精彩演绎让人记忆犹新、印象深刻。一年来这两个品牌不断有高质量的创意新品推出,考虑到纺织服装行业还有很多将传统文化与技艺运用于时尚设计的优秀品牌、企业和设计师,因此,中纺联今年不重复推荐去年参演的品牌,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品牌有机会在恭王府锦绣中华非遗服饰秀这一特定的专属平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同时也让这个舞台更加丰富多彩,不断呈现新面孔、新形象、新作品、新故事,充分体现文化与艺术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二是坚持推荐精品。今年中纺联推荐的深圳艺之卉与杭州合集置合两大品牌在纺织服装行业享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这两大品牌与设计师都致力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将其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同时,在她们呈现的设计作品中充分运用与体现了苗绣、夏布等国家级纺织非遗项目独特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