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绸都盛泽的“名片”行业,随着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以“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著称的盛泽也开始了转型的步伐。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纺织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将传统工艺转变为经济动能?如何实现生态、经济两手抓?作为盛泽未来发展的绿色引擎,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给出了答案。
吴江区委常委、吴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盛泽镇党委书记范建龙表示,盛泽镇将以最高的标准、最严格的要求来建设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保证生态环境优化,大幅度改善水环境质量和大气质量,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发展先进智能印染,使得产业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外循环经济先进典型。
盛泽在明朝初年叫作“青草滩”,到了明朝中叶,这里的丝蚕养殖业迅速繁荣,逐渐成为国内重要的丝绸贸易集散地。
百年来,纺织一直是当地居民赖以为生的产业,纺织品销往全球各地。但进入新世纪,由于内外部各种原因,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和内销市场渐入低迷。加之2008年金融危机后,盛泽的纺织产能急剧上升,但2012年下半年以来,行情的持续低迷,使盛泽的纺织业遭遇了阵痛。“产能过剩”和“中低档的纺织产品供大于求”的困境,倒逼盛泽纺织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面对诸多困难与挑战,盛泽开始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制造,特别是“互联网+纺织”成为牵引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一批质态良好的企业实现工业利润上升、科技水平明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出中高速增长与中高端发展的态势。
为了更好、更快地应对现阶段盛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实现质效双提升,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产业”,及“打破产业发展瓶颈,建设印染产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等相关要求下,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建设被提上日程。
“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是契合《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绿色发展’核心内容的,不仅对环节当前资源与环境瓶颈约束、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现实作用,而且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盛泽镇经济发展与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盛泽镇西南位置的庄平村,是盛泽对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
根据规划,产业园将以打造“国内循环化改造示范区和行业标杆”为核心,以“集中布局、印染入园”为切入点,提升印染纺织技术水平,强化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服务功能,致力于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有序集中、土地集约使用、装备技术先进、基础设施共享、资源循环利用”的国内特色纺织循环经济示范园。建成后,预计相关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提高1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3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
在产业定位布局方面: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通过印染企业集中入园,高效利用土地,空间优化布局,并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拟将盛泽镇现有30家印染企业统筹集中布置于园内,集中供水、集中回用、集中供热、集中处置。并在此基础上,鼓励企业优化设计建设印染厂房,为印染企业统一提供市政服务,统筹配套相应的职工生活配套服务区,坚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共享共建,充分体现印染企业集中布局的优势,突出效率优先、服务共享,促进新兴产业园的统筹发展。
在循环产业体系方面: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针对印染环节,构建“废水中水回用、污泥焚烧发电、电厂余热供气、废布再生短纤”的循环链,推动印染产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置印染废水,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推行中水回用,把深度处理后的中水作为印染企业工业用水的一部分,减少新鲜水取水量,提高水重复利用率;通过建设燃机热电厂,为印染企业提供生产所需的中低压蒸汽,杜绝分散燃煤锅炉的使用,以集中供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大气污染物排放。
另外,结合区域内原有的地形、水系、过境道路和管线等条件,因地制宜,合理避让,最大限度地降低产业园建设对当地自然环境、区域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保护区域的自然的亲水环境优势,促进生态环境与产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盛泽镇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示范区紧邻太湖,不触碰太湖环保规划红线是基本原则,因此无论是规划建设还是未来发展,示范区都将紧扣“循环”主题,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同步推进。
“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将加快盛泽纺织业集聚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增强盛泽印染对苏州全市纺织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该负责人说,“同时也将有效改善盛泽的生态环境,赋予‘衣被天下’的全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