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启星智造产业园原为江阴启新纺织有限公司,2016年企业经营不景气,腾出部分厂房用于出租,陆陆续续聚集了一批“散乱污”企业,涉及木材加工、小纺织、冶金铸造等行业。“这些企业不仅产生粉尘、工业固废,还影响周边环境,整个高新区去年关停或整治‘散乱污’企业551家。”江阴高新区环保科科长何超表示,高端进,低端退,高新区通过对原有低端园区升级改造,为发展高附加值的绿色产业腾出了空间。
杜绝“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除了腾笼换鸟,江阴还把企业集中地建成了公园。今年初,占地1000亩的蟠龙山公园开始建设,这里曾是当地集聚“散乱污”企业的“顽疾地块”,散布着汽车配件、仓储物流、机械加工、养殖等多种业态。“防止死灰复燃的最好办法就是彻底拆除,土地变公园,还绿于民!”江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蟠龙山周边拆除了109家“散乱污”企业,拆净面积约8.4万平方米,直接斩断了“散乱污”企业“东山再起”的后路。
强检查,重处罚,江阴市环保部门连续3年获得全国执法大比武先进集体,3年环保执法处罚总量达到整个“十二五”期间的3倍。“每逢雨天,我们都专门组织人员到企业化验雨水井水质,如发现有污水混入,处罚在所难逃。”江阴市环境监察局局长唐海刚回忆,之前有些企业为此还喊冤叫屈,说混入的是生活污水,但即便是生活污水也不行。“三年操作下来,现在雨天基本采集不到污水,晴天更是很少发现污水排放现象,而之前这样的处罚数占到总数的15%。”
面对严峻的污染防治,江阴全面压实了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去年7月,江阴率先推开企业用电工况技防,污染物处理设备是否运行,物联网电表可如实反映。目前,首批600家产生污染物的重点企业上线,今年年底将上线至1200家。“改造费用全由企业自掏腰包,600家投了1700万元,用电工况3秒钟到达手机端,想逃避监管几乎不可能。”唐海刚表示,企业环境整治,江阴工业经济未有“折翼”,今年1—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了8.5个百分点,对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后效应”,江阴已然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