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神舟十一号飞天 凌晨对接天宫二号,背后这家纺织院校起到关键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19  浏览次数:479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28秒成功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也就是19日凌晨将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而这一切的背后却有纺织类名校天津工大的身影,因为“神十一”关键部件复合材料采用的是该学校的复合材料研究所研制的高技术含量的三维立体纺织增强材料,代表了中国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水平。


   
        

据天津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陈利教授介绍,为了适应严酷的飞行环境和减轻结构重量,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关键部位选用了高性能复合材料,天津工业大学研制的三维立体纺织增强材料成为复合材料关键部件的首选增强骨架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抗烧蚀的优异的性能,同时减轻了结构重量,显著提高了飞船的性能。

三维立体纺织增强材料具有高维自由度的可设计性,通过改变材料内部结构,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量体设计”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以满足特殊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到目前为止,三维立体纺织增强材料被认为是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抗烧蚀、抗热震和抗蠕变等性能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实现飞行器结构一体化设计制造的技术关键,因而成为新一代飞行器研制的核心技术和重点发展领域。

简介

天津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成立于1989年,是国内最早开展多维纺织技术和先进纺织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研究单位。1990年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机械式编织机。1992年,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由计算机控制的大型编织机,可挂纱线4万锭,目前为国内最大的编织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了国内唯一的集材料设计、多向编织、液体模塑成型、材料性能表征等为一体的先进纺织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平台,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配套研制任务,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已成功应用于我国探月卫星、宇宙飞船、运载火箭、远程导弹及新型战机等高技术领域。

天津工业大学倡导科学研究,鼓励自主创新,彰显现代纺织和产学研结合的特色。近年来,取得多项标志性和突破性成果,连续9年获得11项国家科技奖。学校已经形成“先进纺织复合材料”、“膜分离技术”、“水处理技术”、“功能纤维与产业用纺织品”、“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大功率半导体照明技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机电设备集成制造”等八大特色科研优势,并且构建了以能源材料、生物技术、海洋化工、数字化纺织、功能服装、纳米材料与技术、生态与环境等方向为重点的支撑领域,确立了文化创意、物联网技术、循环经济、纺织经济、工业工程与管理、公共危机管理、应用法学、国际财会等新兴发展领域。多项科研成果应用于“神舟” 系列飞船、“嫦娥奔月”工程、水处理技术、新材料开发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高科技产业。


来源:天津工业大学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