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实施质量强省战略,不断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全面改造提升船舶、冶金、纺织、鞋服、食品等传统产业。——摘自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
学习心得
石狮市纺织服装产业压缩低端产能,提升中高端产能和现代服务业占比,成为我省县域经济探索突围与转型的一个生动案例。“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对县域经济来说,就是要加快落后产能出清,尽快培育新的有效供给,提升整个产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进行科技创新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一个城市的品位和配套要求较高。由于受制于城市行政级别,多数县一级城市在人才、城市配套、软硬件环境等方面,均面临不足,这需要省、市政府和部门多多扶持。眼下,石狮要做的,就是正视纺服产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难,有的放矢,拿出相应行动,在人才引进、城市配套等软肋方面入手,补齐各种短板,全方位支持当地纺服产业转型。
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巨大压力,石狮纺织服装产业没有退路。然而,面对大考,去年以来,当地开始求变,主动探索和实践一套独特的转型加减法——压缩低端产能,提升中高端产能和现代服务业比重。
旧路走不通
在中国纺织服装发展的版图上,石狮无疑占有重要一席。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手工作坊起步,石狮人缔造出一个庞大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成为闻名全国的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在石狮,纺织服装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超五成。
然而,和其他传统制造行业一样,在历经多年高速发展后,石狮纺织服装业也开始告别粗放型和量式发展阶段,迎来阵痛与转型。
“近三年来,劳动力价格年均增长12%,纺织原材料价格年均上涨5%以上,地价高企,环保压力逐渐加大,同时,终端服装产品价格却徘徊不前,企业利润率连年走低。”在石狮市灵秀镇,一家中小企业主不无忧虑地表示。
在石狮纺织服装商会会长田启明看来,石狮纺织服装业面临的困境,是行业门槛低、外部经济环境低迷、行业产能过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过去,石狮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思路是薄利多销。而随着产能过剩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样的旧模式已难以为继。
“过去传统的发展思路,是一条死胡同,根本走不通。对石狮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必须求变,积极重构商业模式,寻求新的盈利路径。”石狮市商务局局长林金场说。
迈步中高端
去年,在大量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石狮市政府与当地纺服业多个行业协会发出倡议,号召当地企业缩减、淘汰低端产品的生产规模,同时提升中高端产品的比重。同时,政府适时出台《关于支持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促进纺织业加快科研》等文件,从财税、融资、用地等方面入手,鼓励企业对产能进行提“质”。
龙头企业率先行动!
在石狮纺织龙头企业联邦三禾公司看到,公司新设立的3条太极石面料生产线保持全负荷生产状态。公司负责人王荣华表示,去年底,联邦三禾与台湾新竹大学开展合作,引进太极石面料生产技术。今年3月投产以来,产品供不应求。
“过去生产中低档面料,尽管产量大,但行业竞相杀价,利润率徘徊在个位数,而且销售难、市场风险大。相比之下,太极石面料市场需求量大,风险小,利润在30%以上。”王荣华说。
在富贵鸟、华联、金利莱斯等其他多家龙头企业,也能看到同样的场景——低端纺织服装产能下降,中高端产能在上升。
“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正在全面影响整个石狮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上下游一大批中小企业,推动当地纺织服装产能全面提‘质’。”田启明说。
统计显示,今年前10月,石狮纺织服装产值399.9亿元。其中,单价不足百元的服装,已从三年前的60%下降到目前的40%;在面料方面,石狮本土企业产的高端服装面料占比,由三年前不足20%提升到40%。
发力服务业
石狮纺服业另一个转型方向,就是发力“微笑曲线”两端,向设计、研发、销售、贸易等服务业领域拓展发展空间。
作为纺织服装重镇,长期以来,石狮的发展重点在纺服制造业领域。“发展纺服制造业,从项目拿地到厂房搭建,再从机器采购到项目投产,周期较短、成效快,对财税的贡献十分直接。”石狮市总商会相关负责人说,“与之相比,服务业的培育与发展,周期较长,在传统工业经济繁荣期,地方政府往往对服务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如今,石狮开始重视服务业,尤其是与纺织服装关联度较高的服务业领域。近年来,当地政府引进多个相关领域的项目,并培育多个创业园,寄望形成带动效应。 在石狮市星期YI服饰创意博览园,各类服装模特走秀经常上演,一大批服装设计师和服装模特汇聚。这个由工业区蜕变而生的创意园持续扩张,短短三年,已成长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服装创意产业园。
统计显示,今年前10月,石狮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21.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42.5%。其中,与纺织服装相关的服务业增加值142.8亿元,占比近七成。而三年前,这一数据仅为五成左右。
“与纺织服装相关的服务业比重的提升,直接优化了石狮的经济结构,更为纺织服装业的转型提供了支撑。”林金场说。